截至2023年底,湖北省60岁及以上人口137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3.6%;65岁及以上人口989万人,占总人口的16.9%。这一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预示着巨大的老龄消费市场潜力,尤其是低龄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进一步释放了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湖北省民政厅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对全省老年人群体特征、银发经济现状和发展思路进行了研究。

 

 

 

 

湖北省老年人群体新特征

 

 

 

  收入稳定性明显提升。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主要包括劳动收入、养老金以及家庭支持等。调查数据显示,54.18%的老年人主要通过劳动获得收入,33.12%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养老金养老,12.70%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经济支持维持日常生活。

  空巢独居成为普遍形态。一是以夫妻空巢家庭为主。独居空巢家庭占比7.77%,而夫妻空巢家庭占比高达46.18%。二是城镇空巢家庭比例更高。农村空巢家庭占比47.06%(独居空巢家庭为6.39%,夫妻空巢家庭为40.67%),城镇空巢家庭占比相对更大,达到了58.07%(独居空巢家庭为8.6%,夫妻空巢家庭为49.47%)。三是空巢化程度不断加深。湖北省各市(州)的老年夫妻空巢家庭比例与独居空巢家庭占比均较高,空巢问题不断加剧。

  健康水平稳步提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健康意识日益增强,老年人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调查数据显示,自评非常健康的老年人占比15.08%,自评比较健康的老年人占比38.54%,自评一般健康的老年人占比39.67%,自评比较不健康的老年人占比4.12%,而仅有2.59%的老年人表示自己非常不健康。

  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五普”和“七普”数据显示,湖北省老年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0年的3.97年提升至2020年6.75年,全省接受小学教育的老年人529.21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老年人223.24万人,接受高中教育的老年人71.34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35.43万人。

  互联网运用能力大幅提高。调查数据显示,62.86%的老年人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健康相关信息,74.22%的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工具,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40.8%的老年人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购买保健产品,32.89%的老年人通过网络平台购买老年美容产品或抗衰老产品,31.69%的老年人使用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值得注意的是,与农村老年人相比,城镇老年人在互联网运用能力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水平。

 

 

湖北省银发经济发展现状

 

 

  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模式更加多元。一是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一方面,通过搭建省、市、县、乡四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全省老年人基本数据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精细化服务;另一方面,引进智能化设备和先进技术,创新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例如,武汉市构建智慧养老服务新格局,将信息化技术手段、数字化服务平台、智能化场景应用相结合。二是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各市(州)鼓励养老机构、家政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以及社会组织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助老服务,并逐步探索建立老年人“点单”、政府“买单”、服务机构“派单”的精准服务模式。深入推进老年助餐服务专项行动,探索通过“4455”工作法(在助力幸福食堂落地安家方面探索4种模式,在推动幸福食堂规范运营方面明确4个标准,在促进幸福食堂长效发展方面采取5种方式,在确保老年人吃得放心方面实现5方联动),解决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用餐难题。三是互助养老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十四五”以来,湖北省累计投入8000万元,改造提升800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各市(州)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例如,兴山县充分结合地理环境和当地资源,创新分片互助共享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养老难题。

  老年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品牌优势显著。一是结合李时珍文化,打造特色中医药品牌。建设专注于老年医学研究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湖北时珍实验室,该平台致力于现代中医药的研发,为老年人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二是依托“长寿之乡”钟祥,培育长寿食品品牌。积极引进健康食品龙头企业,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提升本地长寿食品的品质。同时,加大品牌推广力度,通过策划系列营销活动,如长寿食品节、健康食品展等,提升钟祥长寿食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老年教育加快发展,银发经济活力增强。一是老年教育覆盖面扩大。全省已建成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教学点)3000多所,实现县级全覆盖。优化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在书法、绘画等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智能手机操作、短视频剪辑等新兴课程,并融入荆楚文化元素。二是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满足学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将地市级老年大学的学员转化为新的师资力量,提升乡镇、社区老年学校的教学质量。

  老年旅游市场繁荣,品牌与产品丰富多样。恩施、神农架、咸宁等地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发温泉疗养、森林徒步等生态旅游项目,打造“世界硒都·康养胜地”等旅游品牌。充分挖掘李时珍、屈原等文化资源,开发中医养生体验、历史文化探索等文化旅游产品,有效吸引客流、拉动消费。同时,以旅游产业为基础,逐步完善老年休闲旅游全链条体系。例如,武汉市远大旅行社“下江南、上川江”包船游,拉动了长江沿线旅游产业链的发展;随州市“多尔文化P+3+T”老年文娱化旅游,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服务产业链。

 

 

 

湖北省银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关系尚未厘清。一是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界限不清。养老事业的公益性定位与养老产业的市场化需求存在一定矛盾,导致政策制定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出现时滞和匹配度不足。二是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尚不匹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与此同时,针对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产业虽已相对成熟,但因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不均衡,高龄及失能老年人难以获得必要的照护和支持。

  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有待完善。一是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湖北省尚未出台指导银发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文件,现有的指导意见仅仅针对养老服务业,但养老服务业只是银发经济的一个领域,并不能对整个银发经济市场起到指导和扶持作用。二是产品和服务标准缺失。目前已出台的银发经济或养老产业政策多强调规划引导,而具体的老年用品行业标准等配套支持政策尚不健全,导致市场上保健品、中医诊疗、养老投资等领域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

  潜力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从银发产品市场来看,老年产品多为营养品、保健品,而金融产品、食品、服装等较少,老年生活辅助器材、康复器材和文化用品供应不足。从银发服务来看,老年旅游、医疗休闲服务市场供给相对较多,但老年长期照护、康复护理、家政等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即便是发展较为成熟的养老服务业,发展也呈“哑铃型”,即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供给普遍存在过剩现象,中端市场供给存在不足问题。

  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一是缺乏龙头企业,产业能级有待提升。根据《2020胡润中国百强大健康民营企业》榜单,湖北省仅有九州通、奥美医疗、人福医药和东阳光药业4家企业上榜。省内最大的中医药制造企业——湖北李时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额未超过50亿元。二是品牌知名度不高,产业特色有待提升。全省行业内有影响力、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产品和企业不多,尽管拥有“李时珍”品牌,但知名度不如北京同仁堂等品牌。

  产业要素保障尚不完善。一是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短缺。近年来,湖北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升,但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缺口仍比较大。二是土地支持政策实施力度不够。部分开发主体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采取不同方式直接或变相改变土地用途,有违土地使用规定。三是资金扶持政策不健全。在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中,自主研发的老年用品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企业端融资渠道狭窄,个人端老龄金融产品特色不鲜明,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金融理财需求。

 

 

 

促进湖北省银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处理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关系。一是坚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一方面,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强调普惠性和共担性原则,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养老产业领域,通过金融、土地、税费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培育市场主体。发挥国有企业在银发经济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打破不合理的市场准入壁垒,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银发经济发展。

  加强制度设计,健全政策制度体系。一是将银发经济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体战略。加快制定支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银发产业政策体系,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信贷融资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实施机制。二是健全完善老年用品目录。建立银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专项统计调查制度,加快构建银发经济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对全省银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动态系统监测,摸清银发经济规模、趋势和结构性特征。三是健全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在养老服务、老年用品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出台老年用品行业性标准、评价指标,动态发布老年产品标准,探索建立老年用品领域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一是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等措施,降低企业设立和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二是实施银发经济市场主体培育行动计划。打造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等途径,加快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过硬的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三是完善养老服务产业链。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发展地方特色养老产业,并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链协同、提高产业链附加值等措施,推动养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加大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管理。通过开展老年用品博览会、老年用品设计大赛、养老服务业展览会等活动,培育一批创新力强、品质优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品牌。二是加强对银发产品的宣传推介。鼓励各大电商、零售企业举办孝老爱老购物节、银发节等活动,集中展示、销售产品。三是推动老年产品市场提质扩容。推进养老服务业与健康、家政、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适老化改造,促进银发消费。通过财政补贴、引入社会资本、样板示范等途径,引导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鼓励专业经营主体为老年人家庭提供专业化、整体性“全屋定制”解决方案。推动适老化住房建设,支持各地在商品房建设中打造适老化样板间,引导适老化住房消费。

  完善要素保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一是夯实人力资源支撑。加强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成人高校等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和课程,一体推进养老领域产教学融合发展,壮大养老志愿服务队伍。二是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优化财政在银发经济领域的投入,加强对普惠性生活服务的价格指导。三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完善产品和服务消费后评价体系,健全消费维权机制。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严厉打击各类巧立名目的养老诈骗。

作者:湖北省民政厅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

李丽 湖北省民政厅厅长

向运华 武汉大学教授

孔习兰 湖北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

郑建华 湖北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副处长

 

 

 

WISE银发展

 

 火热报名中

 

2025年9月26日-28日,首届中国(武汉)国际银发经济博览会(简称:WISE武汉银发展)将于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以“智享银龄 链动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20,000㎡,汇聚300家品牌企业,助力企业链接中部银发市场优质资源,实现渠道共拓、服务共融、红利共享。

(详情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展会亮点)

展会涵盖智慧养老、康复护理及辅具、适老化改造、老年服务产品、老年生活及健康用品、大健康、湖北银发产业成果、国际展团八大核心板块,以智慧科技为核心引领,现场将全方位呈现当前银发产业的新科技、新应用。

 

扫码预定展位

 

 

 

联系我们

广州市保利锦汉展览有限公司

商务合作: 范惠珊 13751721031

参展报名: 林伟龙 15622791958

观众报名: 孙洁筠 13902267251

 

武汉国际会展集团

商务合作: 王   鑫 15827631157

参展报名: 杨志杰 18986006988

参展报名: 方汉桥 18502799587

观众报名: 易   琳 1776243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