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秀《水墨中国》步履优雅、太极《八步五法》沉稳大气、非洲鼓表演《好日子》节奏欢快、书法表演尽显文化底蕴……近日,长沙县泉塘街道景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楼下人头攒动,一场以“红色引擎助银龄 共谱乐学新篇章”为主题的老年兴趣班结业汇演热闹进行中,这场汇演不仅是学员们的学习成果展示,更传递着银龄群体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泉塘街道景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书法班学员晒出结业作品。均为县民政局供图

连日来,长沙县各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兴趣班陆续结业,以景星社区为例,该服务站银龄兴趣班至今已开设6年,每年固定开设春秋两学期,春季3月启航、7月收官,秋季9月开课、12月结业,100多名学员都能在各式课程中找到心仪的一项。

 

如何激活老年教育这池“春水”?长沙县从课堂建设、舞台搭建、阵地整合三方面精准发力,构建起覆盖城乡的银龄文化服务体系,用心诠释“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内涵,让“夕阳红”成为星沙大地最温暖的底色。

 

课堂为基

让“银龄课堂”成“充电站”

 

盛夏荷风轻拂,泉塘街道丁家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组织老年课堂舞蹈队的学员们前往长龙生态欢乐园,开展“‘荷’你共舞·夏日限定”为主题的结业汇报活动,让学员们在自然美景中展示学习成果,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丁家岭社区舞蹈队结业表演。

“以前觉得学习是年轻人的事,现在才发现,我们也能活到老、学到老!”结业活动上,唐奶奶发出感慨。她所在的丁家岭社区舞蹈班,是长沙县民政局“银龄课堂”项目的缩影。

 

为破解老年教育“供需错位”难题,长沙县以“精准化、多样化、普惠化”为目标,持续满足老年群体“兴趣型”“技能型”“健康型”等多元需求,联动高校、医疗机构、社会组织,邀请专业教师、医生、志愿者授课。如今,湘龙街道湘瑞社区的“风采时尚班”、星沙街道望圣桥社区的“中医养生课堂”等都已成为备受欢迎的精品课。

 

舞台为翼

让“银龄风采”成“风景线”

 

“站在舞台上,我感觉自己年轻了20岁!” 在泉塘街道阳高社区、泉东社区、泉韵社区联合举办的结业活动上,李阿姨和老伙计们带来葫芦丝演奏,获得现场阵阵掌声。这场结业活动,同样是长沙县为银龄群体搭建的“展示舞台”之一。

阳高社区葫芦丝班结业表演。

阳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61岁的李阿姨曾因性格内向羞于表现自我,如今经过银龄课堂的锻炼能够自信登台。还有65岁的张爹爹通过手机摄影课,学会用短视频记录生活,成了家族群的“技术担当”。

 

近年来,长沙县以“活动聚人气、展示增信心”为理念,结合传统节日、季节特色,打造“银龄才艺秀”“非遗体验日”“夏日限定演出”等品牌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更让他们在展示中收获自信与尊重。

 

阵地为桥

让“银龄力量”成“新动能”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星沙街道望圣桥社区的张阿姨通过“银龄互助队”,为独居老人带去欢笑的同时,也提供送餐、陪诊服务。为推动银龄群体从“受益者”向“贡献者”转变,长沙县以社区为依托,打造“志愿服务+技能反哺+公益项目”三位一体的价值实现阵地。

 

在星沙街道,螺丝塘社区“银龄模特队”多次参与公益演出,传递健康生活理念,金茂路社区的王云卿爹爹利用声乐功底,在农村基层教学点传播音乐知识,还热心接送老学员,用行动诠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人生价值。

 

凭借居家养老服务站这块“金字招牌”,不少站点还组建了“五老”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治理、矛盾调解、文明宣传等工作。湘龙街道湘瑞社区的“银龄调解员”年均化解纠纷50余起,成为社区“和事佬”,北山镇蒿塘社区老党员胡敏先后挑起党小组长、蒿塘社区老年协会会长以及蒿塘100红背心志愿服务队队长的重担,在多项工作中展现巾帼担当。

 

“在这里,我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胡敏的话,正是长沙县助力“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动注脚。未来,长沙县将继续深化“三重奏”模式,联动更多资源,拓展服务边界,为银龄群体铺就一条从“学习”到“快乐”再到“价值实现”的幸福之路。